钱塘江简介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

据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浙江省河流手册》,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江田村,安徽省境内称龙田河,开化县华埠以上称金溪、金溪,开化县华埠至衢州双港口称常港,衢州双港口至兰溪横山下称衢江,兰溪至梅城称兰江,梅城至东江嘴称富春江,梅城至桐庐称桐江、七里泷,富阳渔山以下至杭州闸口称之江。通常将富春江水电站至东江嘴称为近口段,东江嘴以下至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称为河口段,海盐县澈浦与慈溪市西三闸连线以下至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闸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连线称河口湾,习称杭州湾。钱塘江流域面积55491平方千米,涉及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干流长度609千米。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钱塘江古诗(共85首)

  • 1.《钱塘湖春行唐朝·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2.《观潮宋朝·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ldq...
  • 3.《十七日观潮宋朝·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4.《钱塘观潮清朝·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 5.《观潮宋朝·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6.《洒泉子·长忆观潮宋朝·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 7.《沁园春·观潮清朝·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
  • 8.《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宋朝·司马槱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
  • 9.《忆钱塘江宋朝·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 10.《七绝·观潮近现代·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 11.《浙江观潮宋朝·程公许浙岸携觞差一日,秋风吹爽轶层霄。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蓬阆何曾云海隔,偓佺未散玉京潮。琴高背称容追逐,借与天风递玉箫。
  • 12.《晚霁与客登浩然楼眺钱塘江明朝·戎玠晴色开村树,危楼俯大江。潮声翻绝岸,帆影落虚窗。水与遥天合,人同夕鸟双。茫茫百端集,形影若为降。
  • 13.《钱塘海潮宋朝·贺铸高岸如陵累石顽,一支涨海横中间。九军雷鼓震玉垒,万里墨云驱雪山。奏政维舟羞胆怯,史迁舐笔恨才悭。钱郎几许英雄气,强弩三千拟射还。
  • 14.《观潮宋朝·项安世张王偏宜月,雄豪更得秋。岸头浑破胆,浪里有行舟。
  • 15.《浙江观潮宋朝·韩元吉江翻海涌势难平,鳌掷鹏鶱自不停。端为君王洗兵马,参旗井鉞万雷霆。
  • 16.《浙江观潮宋朝·章甫万仞银山铁壁,三军貔虎熊罴。不怕蛟龙作横,输他解事吴儿。
  • 17.《钱塘江三首·扁舟东下白云乡宋朝·吴潜扁舟东下白云乡,一水牵愁万里长。多谢白鸥閒不去,知余机事近来忘。
  • 18.《宿钱塘江上明朝·彭孙贻风透重裘薄似霜,轻舟飞棹过钱塘。沙鼋抱石窥人影,山雪冲寒起雁行。潮信半宵分晦朔,江流千古变兴亡。谁知一夜孤村客,不为啼猿路巳长。
  • 19.《钱塘晚望·钱塘江上夜潮过宋朝·郑协 钱塘江上夜潮过。秋静寒烟白露多。吴越青山明月里,舟人齐唱异乡歌。
  • 20.《夜泛钱塘江明朝·黄凤翔秋水澄似练,秋月明似镜。舣棹宿莽洲,夜见穿云磴。海门潮未生,江干波可泳。放舟纵所如,骋目千里净。恍若博望槎,上与天河映。渔火远微茫,棹唱近堪听。顿忘是客中,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