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简介

茉莉花(学名:Jasminum sambac (L.) Aiton)是木樨科素馨属植物。直立或攀援灌木。茎秆较高,呈圆柱形,中空;叶相对而生为纸质,呈圆形,叶柄较长;为伞状,苞较小,呈锥形,花冠白色,呈长圆形;果实球形,黑褐色。茉莉花花期5-8,果期7-9月。

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在中国多栽培于南方。茉莉花性喜温暖湿润,在通良好、半阴的环境生长最好 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茉莉花的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茉莉花的繁殖方法包括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实际生活多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用来培育优良品种。

茉莉花的花香,为花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食用茉莉花茶是福州市的特产,是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窖制而成的茶叶品种。茉莉花是菲律宾、突尼斯、印尼的国花。茉莉花是福州市花。茉莉花在菲律宾语中被称为三巴吉塔,据说一个小伙,接受了姑娘的求爱,将茉莉花送给她,并告诉她三巴吉塔意为“我答应你”。

陈傅良·关于茉莉花的古诗(共1首)

  • 1.《和宗易赋素馨茉莉白莲韵宋朝·陈傅良轩窗一日粲三英,尽室无尘眼倍明。闽粤固尝矜绝美,风骚犹未及知名。羞将姿媚随花谱,爱伴孤高上月评。独恨遇寒成弱植,色香殊不让梅兄。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