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简介

芒种(Grain in Ear)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的起始。斗指丙,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民间有安苗、送神、打泥巴仗、煮梅等习俗。

2025年芒种在端午节(5月31日)后10日,时间偏晚,农事紧迫;且为下午交节,民间认为可能预示后续降水较少,天气炎热。

乾隆·关于芒种的古诗(共2首)

  • 1.《月令七十二候诗·五月芒种节三候·其二十五·螳螂生清朝·乾隆螳螂形异小蜘蛛,何谓螵蛸之母乎。大抵方言原各判,未精尔雅舛相呼。中郎博物知机早,御者开君喻理殊。一介阴虫能识节,仲舒三策语非诬。
  • 2.《五日芒种清朝·乾隆南风薰薰麦苗绿,稻针出水如新浴。五日天中节物佳,却逢芒种农功促。平湖潋潋欲生烟,角黍蒲尊杂管弦。老农炙背溪田里,那得閒从竞渡船。暮归偶自街头走,买得灵符贴门首。...
乾隆的诗词曲代表作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