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简介

,是奇蹄目属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与野马两个亚种。野马颈部鬣毛竖立而不下垂,额毛极短,尾部长毛,四肢无距毛,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季皮背面淡棕色;家马依品种分为重型、小型马及袖珍矮马;家马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蹄质坚硬,毛色多样,以栗、青和黑色居多,汗腺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马的神经系统发达,听觉和嗅觉敏锐,感光力强,在间也能看到周围物体。发达的嗅觉、灵敏的听觉以及较好的感光力,使马形成牢固的记忆,故有“老马识途”之说。

根据马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外形特征和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马分为草原种、沙漠种、地种和森林种。草原种分布在广阔的草原区;沙漠种生活在干燥沙漠地带;山地种,善走山路;森林种生活在气候较冷的森林地带。马4岁性成熟,6交配,翌年4-5月分娩。马平均寿命30-35年,最长可达60年。

通过化石研究证实,马属动物的祖先—始新马最早出现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随后,自然界发生地形、气候及生态变化,出现了开阔的内陆平原,马属动物也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并最终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进化阶段。中国早在 6000 年前便将野马驯化为家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马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

释延寿·关于马的古诗(共1首)

  • 1.《白马峰宋朝·释延寿 湖外层峰泻顾瀑,天际阴阴长寒木。南北行人望莫穷,秋云一片横幽谷。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