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简介

落叶是植物在干旱或寒冷季节发生的自然现象,表现为叶片枯黄脱落,常见于温带地区秋冬季节。作为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策略,这一现象既标志着季节轮替,也是植物维持生存的重要机制。

落叶由内外因素共同触发:内因是叶片生理衰退导致叶绿素分解及矿物质积累(原表述"代谢物积累"修正为线上词条明确的"矿物质积累");外因包括低温、干旱等环境胁迫,促使植物减少水分蒸腾。落叶植物分为落叶树(如桃树)与常绿树(如樟树),前者全树落叶休眠,后者通过新老叶交替保持常绿。落叶过程依赖离区结构,离层细胞壁降解使叶片脱落,保护层则在断口形成栓化层以防止水分流失。植物通过激素(如脱落酸)和光周期信号调控落叶,叶片内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密度差异导致落地时多呈现正面朝下、卷曲的形态。

落叶现象是植物数亿年进化的适应性产物,通过主动落叶帮助植物度过不良环境。其生态意义包括:分解后转化为土壤养分参与物质循环,提升土壤肥力;形成的微生境为小型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通过碳储存与释放影响生态系统。不同树种叶片因色素比例差异呈现黄、红等秋色,如银杏显黄、红枫显红,这一色彩变化兼具生理保护与生态适应功能。

徐渭·落叶的古诗(共1首)

  • 1.《赋得清秋落叶明朝·徐渭 白帝乘秋秉素蜺,青娥挟露弄风威。荣枯不敢违天意,摇落偏当寄客衣。大漠霜凄随角散,孤城月白伴砧飞。镜中不久繁桃李,愁杀秦川织锦机。
徐渭的诗词曲代表作
徐渭(1521年3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藏书数千卷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文、戏剧、书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鸟、竹石无所不工,以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