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简介

立夏(Start of Summer),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后汉书·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翘》之舞。”至宋时礼节更繁,除迎夏外,还要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到明代始有尝新俗。到清代,俗内容更加丰富。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表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沈周·关于立夏的古诗(共1首)

沈周的诗词曲代表作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中国明朝画家,吴门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