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简介

立夏(Start of Summer),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后汉书·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翘》之舞。”至宋时礼节更繁,除迎夏外,还要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到明代始有尝新俗。到清代,俗内容更加丰富。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表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高燮·关于立夏的古诗(共1首)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江苏金(今属上海市)人。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与高天梅为叔侄。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南社名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亦善书。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葛昌楹、叶尔恺、郑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