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简介

九华山(Jiuhua Mountain),名称源于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开九华”的句,属黄山山脉支脉,主峰和最高峰为十王峰,高程1344.4米(海拔1342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境内,中心位置(九华街)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九华山地属北亚热带温润季气候类型,河溪属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的中、上游段。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其中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有许多名人留下诗词歌赋。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千米,保护面积174平方千米,由11大景区组成。

施闰章·九华山的古诗词(共1首)

  • 1.《九华山清朝·施闰章山到东岩好,横开翡翠屏。招提含宿雨,洞壁倚寒星。杖底千峰小,烟中九子青。昔人曾燕坐,天柱一荒亭。
施闰章的诗词曲代表作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