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简介

祭祀,是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王维·关于祭祀的古诗(共4首)

  • 1.《鱼山神女祠歌·送神唐朝·王维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 2.《鱼山神女祠歌·迎神唐朝·王维坎坎击鼓,鱼山之下。吹洞箫,望极浦。女巫进,纷屡舞。陈瑶席,湛清酤。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 3.《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送神唐朝·王维 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传, 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 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 4.《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迎神唐朝·王维 坎坎击鼓,渔山之下。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陈瑶席,湛清酤。风凄凄,又夜雨。 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王维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