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简介

杜鹃科(学名:Cuculidae)是鹃形目下一科。共35属,153种。体形瘦长,雌雄大多同色,羽色多样;大多两翼尖长,飞行姿态似猛禽;喙略下弯,上喙拱曲,有些种类侧扁或上喙高耸,喙叉大,有弹性,基部有1个红块;多数种有裸露的鲜艳眼圈;有些种有头冠,羽色具横纹、纵纹或纯色,亦有具闪亮的金属光泽者;翅尖长或圆短,尾长,多数为突尾,尾脂腺裸露;跗跖短,具盾状鳞;对趾足,趾2前2后,地栖者具强健的足,树栖者足较弱。

分布于全球。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栖息于森林、灌丛、荒漠、芦苇丛等多种生境,营独居生活。以昆虫为食,也吃浆果、种子、毛虫等。生态习性可分两大类型;一为寄生种类,大部分为树栖鸟类;另一为非寄生种类,多数为林中地上栖息鸣禽。寄生种类自己不营巢,而把卵产于其他鸟类巢中,由他鸟代孵代养;幼雏为晚成性鸟类。

杜鹃科鸟类可捕食大量农、林业害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其中许多种类是其它鸟类不食的,因而杜鹃科鸟类对农、林业有较大益处。杜鹃科的褐翅鸦鹃、小鸦鹃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15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灭绝(EX)2种,极危(CR)2种,濒危(EN)2种,易危(VU)8种,近危(NT)8种,无危(LC)131种。

张海鸥·关于杜鹃鸟、子规的古诗(共2首)

男,满族,1954年生。1982年3毕业于河北师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