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简介

大暑(Great Heat),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暴、台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傅察·关于大暑的古诗(共1首)

  • 1.《大暑同蒋明亚叟熙载夜登清微亭宋朝·傅察 土润伏新金,阳歊困亭午。曦御驻片骖,朱光彻厚土。鸟雀噪阶除,蛙蚓鸣草莽。簿领抗尘容,茅檐庇环堵。蜂虿乱绳床,蚊虻隐雷鼓。棕拂徒尔为,青蝇敢予侮。避喧空百虑,对...
傅察的诗词曲代表作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