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简介

大观楼,位于南省昆明市西区大观路284号大观公园内,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占地400余平方米,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  大观楼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  大观楼既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其昆明“五墨”彩绘及挑檐檩枋头木雕均为象头或卉图形等,又具有地方民族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 

1983年,大观楼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大观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蛰存·大观楼的古诗词(共2首)

余总角时、侍大人游寒山寺。见石刻枫桥夜泊、大人指授之、琅琅成诵、心窃好焉。年十二、大人授以诗古文辞。自杜甫兵车行杜牧阿房宫赋始、遂渐进于文学。求书自习之、五六载间、尽玉溪昌谷李杜元白而至于汉魏六朝、皆若可解悟、会心不远。独于当世名流、藏散原石遗晚翠诸家、则往往不能逆其志。自愧才下、学或未至。乃取东坡山谷宛陵山诸集读之、固未尝不可解、因甚惑焉。时散原方以江西宗匠主坛坫、末生后学咻之嚾之、不可一世。余三复其集、噤不敢言、所得者偶有句耳。南社诸君子则以江西诗为遗老文学、不足以任革命鼓吹、乃举唐音以为帜。然自柳亚子以下皆规模龚定庵、才或未济、徒见浮薄。宋且不至、何有于于唐。遂弃诗不观、转而事新文学、偶亦作旧诗、皆拟古也。抗战军兴、流移滇闽、稍稍作韵语、寄情言志。然平生讽诵、博涉多方、古来诗人、各有影响。推敲之际、辄受绳约、终不能脱前人科臼。因知宗宁宗唐、徒费唇舌、邯郸学步、孰为是非。于是放笔直书、惟求辞达。或一年止数诗、或经年无一诗。垂四十载、所作不逾三百。删其十一、录而存之、以识平生踪迹、一时情感。览之者当讥其凡庸总杂、不成家数。余亦自知其体气不纯、无当大雅。所自许者、无不可解之作耳。然欲使老妪都解、则犹有愧于白傅也。戊午人日北山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