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独游大观楼

朝代:近现代|作者:施蛰存|

楼外楼空游客稀,老夫策杖独依依。

城中儿女喧分岁,日下倭夷正合围。

入洛士衡非得计,去家元节总思归。

萧寥一段残年意,伴取西山冷翠微。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送祢郎中唐朝·王维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 2.《桂枝香·吹箫人去宋朝·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 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百二十八宋朝·释广闻燃无尽灯,示无尽意。藕丝窍里逗须弥,蟭螟眼中放夜市。
  • 4.《升平乐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旦:分明。楼台掩映。问嫦娥为何常夜孤另。青天碧汉。不知几许心情。贴:毕竟。是谁还向月中行。料应与此心相等。画栏幽径。潜潜隐隐。俏俏冥冥。
  • 5.《常紫侯少司空使西域回有赠清朝·王士祯曾骑白马度安西,绝域名从属国题。雪岭天寒人去少,河源日落鸟飞低。弹棋握槊分曹出,皓齿青娥按拍齐。东入阳关更回首,轮台春草正萋萋。
余总角时、侍大人游寒山寺。见石刻枫桥夜泊、大人指授之、琅琅成诵、心窃好焉。年十二、大人授以诗古文辞。自杜甫兵车行杜牧阿房宫赋始、遂渐进于文学。求书自习之、五六载间、尽玉溪昌谷李杜元白而至于汉魏六朝、皆若可解悟、会心不远。独于当世名流、海藏散原石遗晚翠诸家、则往往不能逆其志。自愧才下、学或未至。乃取东坡谷宛陵山诸集读之、固未尝不可解、因甚惑焉。时散原方以江西宗匠主坛坫、末生后学咻之嚾之、不可一世。余三复其集、噤不敢言、所得者偶有句耳。南社诸君子则以江西诗为遗老文学、不足以任革命鼓吹、乃举唐音以为帜。然自亚子以下皆规模龚定庵、才或未济、徒见浮薄。宋且不至、何有于于唐。遂弃诗不观、转而事新文学、偶亦作旧诗、皆拟古也。抗战军兴、流移滇闽、稍稍作韵语、寄情言志。然平生讽诵、博涉多方、古来诗人、各有影响。推敲之际、辄受绳约、终不能脱前人科臼。因知宗宁宗唐、徒费唇舌、邯郸学步、孰为是非。于是放笔直书、惟求辞达。或一年止数诗、或经年无一诗。垂四十载、所作不逾三百。删其十一、录而存之、以识平生踪迹、一时情感。览之者当讥其凡庸总杂、不成家数。余亦自知其体气不纯、无当大雅。所自许者、无不可解之作耳。然欲使老妪都解、则犹有愧于白傅也。戊午人日北山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