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

水调歌头 森槐南

  • 1.《水调歌头·文章固小技清朝·森槐南文章固小技,歌哭亦无端。非借他人杯酒,何以沥胸肝。毕竟其微焉者,稍觉可怜而已,到此急长叹。精神空费破,心血自摧残。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
森槐南(1863-1911),日本人,明治时期著名汉学家及汉诗词作家,名大来,字公泰,号槐南小史,通称泰二郎,别号秋波禅侣。生于名古屋,十三岁能作汉,十六岁即在刊物上发表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