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坠鞭江上路

词牌名渡江云|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坠鞭江上路,皋桥西弄,曾醉泰娘家。

天教残梦续,小市临邛,吹到七香车。

当筵一笑,重泥我顾曲红牙。

还记得题笺旧句,唱彻浪淘沙。

堪誇娇腮桃晕,细步莲生,压教坊声价。

谁不姤茂陵词客,独占名花。

无缘便筑藏春坞,又分襟风雪天涯。

肠已断,更听琵琶。

猜您喜欢

  • 1.《题墨菊卷元朝·何贞立陶令归来不受官,黄花采采晓灵寒。悠然一见南山后,故向东篱子细看。
  • 2.《满江红·寿胡漕六月初一宋朝·刘儗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招壮士,增王旅。漕廪粟,资淮浦。济江南嘉绩,...
  • 3.《有家明朝·全大震荒荒掷岁华,三载荡天涯。狼藉移双鬓,间关散五蛇。砧催南浦怨,风送北堂嗟。梦转鸡鸣候,犹知是有家。
  • 4.《鸡鸣城明朝·朱襄野外钟声鸡乱啼,乌林犹在古城西。尘埋铁骑黄云合,草拂旌旗翠羽□。先主竟承东汉统,老瞒空鼓北军鼙。九泉霄汉看诸葛,伊吕声名万古齐。
  • 5.《茹南谷招饮藏书阁明朝·李学一高阁崔巍接上台,何当佳胜隐城隈。林深风送花香远,台峻□含灵气来。邺架总多槐市帙,玄经知有子云才。滇南野吏时偏暇,独得相从数举杯。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