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简介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汉族民间也有二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二月二拜土地公的习俗,并称此日为土地诞、福德诞等,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中,亦有部分汉族民俗沿袭自春社。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陈名珂·春社的古诗词(共1首)

陈名珂(1892-1972),字季鸣,号茗柯,又号文无,亦称当归子,江阴人。工诗词,作大小篆尤擅场。丁丑战事,陶社既毁,甲申与谢鼎镕等复社于海上,所致力独多。并同辑《陶社丛编甲、乙集》及《独学庵集》。著有《文无馆抄》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