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简介

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果期3-4

槟榔原产于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  。

槟榔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被认定为毒品,并被众多欧美国家禁售    。

屈大均·槟榔的古诗词(共4首)

  • 1.《绵帐春·槟榔清朝·屈大均花发房中,子生房外。一颗颗、来从琼海。带花餐,连叶嚼,喜颜红十倍。胭脂能代。大把咸分,小将乾配。尽儿女、长盈绣袋。汁须吞,渣须吐,添香灰至再。馀甘还爱。
  • 2.《食槟榔谣·其一清朝·屈大均槟榔白,不食花。食花蒂,当灵茶。槟榔青,子初成。食青子,当茶清。
  • 3.《念奴娇·食槟榔清朝·屈大均重重叶叶,又椰心一片,穿成双蝶。灰杂乌爹添多少,要取津红如血。枣子皮甜,玉儿心白,细嚼成琼屑。妃唇甘滑,带脂安得常啮。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玉女天...
  • 4.《食槟榔谣·其二清朝·屈大均欢口槟榔花,侬口槟榔子。花香子不如,子甘花不似。甘香得相同,何必求连理。
屈大均的诗词曲代表作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