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简介

玉女,汉语词语,读音为yù nǚ,原为中国神话中的仙女称谓,最早见于《神异经·东荒经》中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记载。其词义涵盖多重文化内涵:既可指侍奉仙人的女童(与“金童”相对),亦作为对他人之女的美称,另有美女、仙女等释义,《尔雅》中还被记载为女萝别名。

该词由先秦文献衍生多重语义。《礼记·祭统》以“玉女”尊称他人之女,《吕氏春秋》引申为美女代称;神话体系常指代仙界女性,如《楚辞》中日神御的侍者,《思玄赋》中华山神女等。至明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仍沿用“金童玉女”的仙人侍从意象。其语义演变既保留原始神话特质,亦融合世俗审美,形成兼具宗教与人文色彩的复合符号。

“玉女”一词的构词以“玉”表美好象征,如《尚书》《礼记》中以“玉食”“玉女”等词体现古代以玉喻珍重、美善的文化传统。

魏了翁·玉女的诗句(共1句)

魏了翁的诗词曲代表作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
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
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