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简介

玉女,汉语词语,读音为yù nǚ,原为中国神话中的仙女称谓,最早见于《神异经·东荒经》中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记载。其词义涵盖多重文化内涵:既可指侍奉仙人的女童(与“金童”相对),亦作为对他人之女的美称,另有美女、仙女等释义,《尔雅》中还被记载为女萝别名。

该词由先秦文献衍生多重语义。《礼记·祭统》以“玉女”尊称他人之女,《吕氏春秋》引申为美女代称;神话体系常指代仙界女性,如《楚辞》中日神御的侍者,《思玄赋》中华山神女等。至明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仍沿用“金童玉女”的仙人侍从意象。其语义演变既保留原始神话特质,亦融合世俗审美,形成兼具宗教与人文色彩的复合符号。

“玉女”一词的构词以“玉”表美好象征,如《尚书》《礼记》中以“玉食”“玉女”等词体现古代以玉喻珍重、美善的文化传统。

高启·玉女的诗句(共2句)

高启的诗词曲代表作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