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简介

玉女,汉语词语,读音为yù nǚ,原为中国神话中的仙女称谓,最早见于《神异经·东荒经》中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记载。其词义涵盖多重文化内涵:既可指侍奉仙人的女童(与“金童”相对),亦作为对他人之女的美称,另有美女、仙女等释义,《尔雅》中还被记载为女萝别名。

该词由先秦文献衍生多重语义。《礼记·祭统》以“玉女”尊称他人之女,《吕氏春秋》引申为美女代称;神话体系常指代仙界女性,如《楚辞》中日神御的侍者,《思玄赋》中华山神女等。至明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仍沿用“金童玉女”的仙人侍从意象。其语义演变既保留原始神话特质,亦融合世俗审美,形成兼具宗教与人文色彩的复合符号。

“玉女”一词的构词以“玉”表美好象征,如《尚书》《礼记》中以“玉食”“玉女”等词体现古代以玉喻珍重、美善的文化传统。

郑愔·玉女的诗句(共1句)

郑愔(?-710)唐代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