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妖孽的诗句(共1句)

妖孽简介

妖孽(拼音:yāo niè)是汉语词汇,原指反常或不祥的征兆与事物,后引申为妖魔、奸邪之人的代称。

其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指自然或社会的异常现象,古人视作灾祸预兆,如《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二指神话中的妖魔精怪,如《西游记》中的“降妖除孽”;三喻指作恶多端者,如文献中斥贪官污吏为“妖孽横行”。词义在古代常与灾异观关联,《国语》注解称“妖”为草木异象,“孽”为禽兽反常,合称涵盖古代对异常现象的分类体系。

词源于先秦典籍,《礼记》最早将其与国运相联系。唐宋后语义逐渐泛化,文学创作中多用于指代邪祟或奸佞之辈。

陆游的诗词曲代表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