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妖孽的诗句(共1句)

妖孽简介

妖孽(拼音:yāo niè)是汉语词汇,原指反常或不祥的征兆与事物,后引申为妖魔、奸邪之人的代称。

其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指自然或社会的异常现象,古人视作灾祸预兆,如《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二指神话中的妖魔精怪,如《西游记》中的“降妖除孽”;三喻指作恶多端者,如文献中斥贪官污吏为“妖孽横行”。词义在古代常与灾异观关联,《国语》注解称“妖”为草木异象,“孽”为禽兽反常,合称涵盖古代对异常现象的分类体系。

词源于先秦典籍,《礼记》最早将其与国运相联系。唐宋后语义逐渐泛化,文学创作中多用于指代邪祟或奸佞之辈。

刘基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基(1311年7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