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是汉语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然气象层面的云雾岚霭,常用以描绘山水间朦胧的雾气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即通过凝结的云烟展现暮色山景的层次感;二是季节风物层面的春日景致,唐代黄滔《祭崔补阙》"闽中二月,烟光秀绝"即以该词特指二月春光。该词汇最早见于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诗句,在李白、吕令问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贯穿唐代的文学意象传统。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