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简介

"烟光"是汉语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然气象层面的岚霭,常用以描绘山水间朦胧的雾气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紫"即通过凝结的烟展现暮色山景的层次感;二是季节物层面的春日景致,唐代黄滔《祭崔补阙》"闽中二,烟光秀绝"即以该词特指二月春光。该词汇最早见于元稹《饮致用神麴三十韵》"映烟光薄"句,在李白、吕令问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贯穿唐代的文学意象传统。

江淹·烟光的诗句(共1句)

江淹的诗词曲代表作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