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是汉语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然气象层面的云雾岚霭,常用以描绘山水间朦胧的雾气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即通过凝结的云烟展现暮色山景的层次感;二是季节风物层面的春日景致,唐代黄滔《祭崔补阙》"闽中二月,烟光秀绝"即以该词特指二月春光。该词汇最早见于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诗句,在李白、吕令问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贯穿唐代的文学意象传统。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