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是汉语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然气象层面的云雾岚霭,常用以描绘山水间朦胧的雾气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即通过凝结的云烟展现暮色山景的层次感;二是季节风物层面的春日景致,唐代黄滔《祭崔补阙》"闽中二月,烟光秀绝"即以该词特指二月春光。该词汇最早见于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诗句,在李白、吕令问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贯穿唐代的文学意象传统。
薛嵎,字仲止,一字宾日,号云泉,世居城区梯云坊(今大高桥),数试不第,45岁才考中进士,官福州长溪县主簿。赵汝回《云泉诗序》言“其人萧散”,“恬静不求,本于天性,未易以矫揉学者”。直钩计拙,仕途并不得意,故有“直心嗟道丧,多事识才难”之叹,壮心大志于青灯黄册中消磨殆尽,《寄宋希仁兄弟》云“听残寒夜雨,灰尽壮年心”,实为他自己的人生感慨之言。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