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是汉语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然气象层面的云雾岚霭,常用以描绘山水间朦胧的雾气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即通过凝结的云烟展现暮色山景的层次感;二是季节风物层面的春日景致,唐代黄滔《祭崔补阙》"闽中二月,烟光秀绝"即以该词特指二月春光。该词汇最早见于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诗句,在李白、吕令问等诗人作品中均有体现,形成贯穿唐代的文学意象传统。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