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简介

王母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读音为wánɡ mǔ,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释亲》,原指亲属称谓中的祖母。其词义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扩展,形成四大核心内涵:一为宗族尊称,如《礼记》《南史》记载的家族女性长辈;二指母系氏族时期的女酋长,郭沫若等学者曾将其释为上古社会领袖;三为神话人物西王母,汉唐文献如张衡《思玄赋》、杜甫《秋兴》均描绘其作为瑶池女神的文学形象;四作鸟名或元代官妓帔饰代称,见于杜甫歌与杨显之杂剧。

词源流可溯至《尔雅》"父之妣为王母"的亲属体系定义,后经汉唐文学赋予神格化特征,至元代衍生出服饰文化内涵。其语义层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神话信仰与语言文化的互动演变。

徐夤·王母的诗句(共1句)

徐夤的诗词曲代表作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