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简介

冉冉,汉语词语,读音为rǎn rǎn,词性包含副词与形容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其本义指渐进、缓慢的状态,亦可用于形容毛发、枝条等轻柔下垂的形态。

该词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动作或状态的缓慢推进,如“日冉冉”形容时间流逝,“冉冉升起”描述物体缓慢上升的动态;二是指物体的柔软垂落,如“柳枝冉冉”表现枝条低垂的视觉形态。两种用法均强调柔和、绵延的感知体验,常见于自然景象与抽象时间概念的描写。

词源可追溯至《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后经《陌上桑》《美女篇》等典籍用例强化语义。古代文献中既保留渐进的时间副词用法,亦延续形容柔弱下垂的形容词功能,双重复合义项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被沿用。

曹操·冉冉的诗句(共1句)

曹操的诗词曲代表作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精兵法,善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