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简介

飘零,汉语词语,拼音为piāo líng,原指轻柔物体随飘落,后引申为漂泊流落、凋零破败等多重含义。该词既可描述自然景象如落叶飘落,亦用于比喻人生际遇的漂泊离散或事物衰败的状态,兼具物理动态与情感隐喻的双重特质。

其内涵随语境分化:自然层面多指叶凋谢、随风飘散的物象,如“黄叶飘零”“素飘零”;人文层面则多隐喻身世浮沉、家国离散,如“垂老见飘零”“衣甲飘零”。唐宋诗词常借此意象勾连自然与人生,明清文学进一步扩展至描绘孤寂命运或时代动荡。

“飘零”最早见于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经杜甫王安石等唐宋人广泛使用,至明清戏曲小说中语义深化。历代文学作品通过该词构建了自然物象与人类境遇的诗意联结,成为汉语传统词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方岳·飘零的诗句(共1句)

方岳的诗词曲代表作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字元善,号秋崖,又号菊田。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一说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有《深雪偶谈》。全宋诗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有《秋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