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简介

飘零,汉语词语,拼音为piāo líng,原指轻柔物体随飘落,后引申为漂泊流落、凋零破败等多重含义。该词既可描述自然景象如落叶飘落,亦用于比喻人生际遇的漂泊离散或事物衰败的状态,兼具物理动态与情感隐喻的双重特质。

其内涵随语境分化:自然层面多指叶凋谢、随风飘散的物象,如“黄叶飘零”“素飘零”;人文层面则多隐喻身世浮沉、家国离散,如“垂老见飘零”“衣甲飘零”。唐宋诗词常借此意象勾连自然与人生,明清文学进一步扩展至描绘孤寂命运或时代动荡。

“飘零”最早见于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经杜甫王安石等唐宋人广泛使用,至明清戏曲小说中语义深化。历代文学作品通过该词构建了自然物象与人类境遇的诗意联结,成为汉语传统词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范承谟·飘零的诗句(共1句)

【生卒】:1635—1676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觐公,号螺,别号蒙谷。范文程次子。顺治九年进士。康熙间巡抚浙江,劾奏贪吏,惩治巨猾。亲勘宁、台、温、处、金、衢六府荒田,奏免荒田及水冲地赋三十万亩以上。会杭、嘉、湖、绍诸府水灾,奏贷库银,籴米平粜,最贫者许肩盐自给,全活甚众。擢福建总督。耿精忠反,挺身反抗,被闭于土室达三年余,最后被迫自尽。谥忠贞。有《吾庐存稿》、《百苦吟》、《蒙谷自序》、《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