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简介

脉脉(mò mò),汉语多音词汇,亦可读作mài mài。其核心语义为通过眼神或行动含蓄传递情意,常见于文学语境中描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如“含情脉脉”;亦用于拟人化自然景物,如“脉脉流水”。

该词兼具人文与自然双重意蕴,既指人际间静默的情感表达,也引申为水流无声而深沉的样态。其早期用例可见东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奠定了以静默传递情思的文学意象。南朝至唐宋时期,萧子显杜牧辛弃疾等文人沿用并扩展其用法,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进一步将其融入景物描写。

起源上,“脉”字本义与血脉相关,后衍生出凝视传情之意。《说文解字》等典籍佐证其字形演变,叠词“脉脉”在古籍中多表含蓄情感,如辛弃疾“脉脉此情谁诉”。文学发展中,该词逐渐形成情感传递与自然拟态并重的语义体系。

柳永·脉脉的诗句(共1句)

柳永的诗词曲代表作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