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简介

落花,汉语词语,拼音为luò huā,指凋谢而落下的朵,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惜》一。作为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其常与“流水”“残春”等意象组合,构成古典诗词暮春图景的典型元素。

该词语在文学语境中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既寄托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怀,如李商隐《落花》以残春寄寓身世之悲;亦隐喻世事变迁与人生际遇,如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浓缩亡国之痛。诗人常通过移情手法,将落花与离愁、战乱等主题关联,形成物我交融的抒情传统。

其文学意象发展始于唐代,杜甫张若虚等已将其嵌入思乡、怀旧等主题。至宋代,欧阳修“乱红飞过秋千”、晏殊“花落去”等句,进一步拓展哲理化表达。同义词汇“落红”“落英”在晋唐文献中交替使用,如陶潜“落英缤纷”、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均延续凋零与重生的双关意蕴。

陈傅良·落花的诗句(共1句)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诗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