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进退的诗句(共1句)

进退简介

进退,汉语词语,拼音为jìn tuì,原指行动中的前进与后退,后引申为根据情境权衡取舍、把握言行尺度的处世哲学。其含义涵盖物理动作与抽象抉择,如《周易》以“变化之象”喻其动态,成语“进退维谷”则凸显困境中的审慎权衡。

该词内核包含两层:一为空间移动,如《玉台新咏》描述“进退无颜仪”的举止窘态;二为行为规范,如《论语》强调进退作为基本礼仪,苏轼以练兵阐释进退之法。历代文献扩展其语境至官职任免、人生抉择等领域,《孟子》论“进退有余”显从容,《韩非子》述官吏制度示其政治应用。

作为汉语经典概念,“进退”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荀子·王制》等先秦典籍。《周易》以阴阳哲学解析其本质,后世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沈从文《自传》等作品延续其哲理思辨,形成贯穿军事、伦理领域的文化意象。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