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是中国古代银两体系中的细分计量单位,其中"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一词最早源于《庄子·外篇·达生》,在文化语义层面,由具体计量单位延伸为"极微小数量"的比喻,形成"锱铢必较"等成语。如《荀子·富国》中的“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古代文献对锱铢换算标准存在差异,存在六铢、八铢、十二铢为一锱的记载。该单位自秦汉沿用至唐代,如五铢钱,是古代钱币"铢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