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简介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是豆科紫藤属落叶藤本植物。茎左旋;小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小托叶刺毛状;梗细,冠紫色,基部有2枚柱状胼胝体;子房密被茸毛;种子呈褐色,扁圆形,具有光泽。花期4-5,果期5-8月。 紫藤主要分布于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南等地。

紫藤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寒,能耐水湿及瘠薄土壤,喜光,较耐阴,以向阳背的地方栽培最适宜。紫藤生长较快,寿命长,缠绕能力强,对其他植物有绞杀作用。

唐代诗人李白五言绝句《紫藤树》:“紫藤挂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留美人。”紫藤作为观花绿荫藤本植物。初夏时紫穗悬垂,花繁而香,盛暑时则浓叶满架,一般应用于园林棚架、湖畔、池边、假、石舫等处。紫藤对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能力。

李德裕·关于紫藤花的古诗(共2首)

  • 1.《潭上紫藤唐朝·李德裕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 2.《忆新藤唐朝·李德裕 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
李德裕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对他都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