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简介

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是蔷薇科属的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叶子为羽状复叶,表面深绿有光泽而叶背青白,且无毛面具有小托叶。分单瓣和重瓣,重瓣色为深红且略似玫瑰色以红色为主,其他有白、黄、粉红、玫瑰红等。蔷薇果卵圆形或梨形,熟时红色。自然花期4-9月。月季花,以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皆能见花而得名,又以其每月近乎开花一次而得名“月月红”“长春花”。

中国是月季花的原产地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和甘肃等省的区。月季花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22~25℃为花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月季花可利用播种与扦插进行栽培繁殖。

月季花的药用价值最早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他认为月季花具有“活血、消肿、傅毒”的功效,由于其活血化疲之功尤佳,故为妇科良药。月季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发展于当代。而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霜中。”把月季花期之长、色香之妙,包括无遗。

姚华·关于月季花的古诗(共1首)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善于诗词曲、书、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最善。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