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十五。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所以,如果从西汉时期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就已将正月十五确定为重大节日。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活动节期,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明代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元宵节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之日。国人历来重首尚新,各地以“闹”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民俗活动,也有舞龙灯、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表达着人们祈祷丰年的意愿。节令特色食品是“元宵”,又称“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构成春节年俗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到正月十五的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元宵节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备受重视。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琏·元宵节古诗(共5首)

  • 1.《元宵赐观灯诗五首·其二明朝·陈琏 鳌负仙山翠色寒,星毬万点照晴峦。班行济济联鹓鹭,禁籞雍雍集凤鸾。月色偏于今夜好,乐声齐奏万年欢。教坊百戏呈新伎,喜得承恩对御看。
  • 2.《元宵赐观灯诗五首·其三明朝·陈琏 月明如昼映楼台,万朵金莲此夜开。天上佩声常缥缈,云中扇影自徘徊。群真喜进长生箓,百辟同称万寿杯。清禁胜如仙境界,何须东海访蓬莱。
  • 3.《元宵赐观灯诗五首·其五明朝·陈琏 照眼灯光夜色鲜,鳌山高起五云边。神仙环佩来蓬岛,文武衣冠侍御筵。簇簇麾幢沾玉露,辉辉星月满瑶天。太平时节应难遇,愿祝吾皇寿万年。
  • 4.《元宵赐观灯诗五首·其四明朝·陈琏 九重仙仗拥旌旄,金阙巍巍宝座高。璧月光生青琐闼,玉炉香绕郁金袍。云随御辇扶双凤,地涌仙山戴六鳌。歌颂此时谁最盛,侍臣词赋胜枚皋。
  • 5.《元宵赐观灯诗五首·其一明朝·陈琏 海宇清宁玉烛调,人间好景是元宵。星垂凤阙天应近,春入鳌山雪政消。香袅瑞烟浮黼扆,乐翻新曲协箫韶。微臣何幸逢嘉会,愧乏涓埃答圣朝。
陈琏(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