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简介

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 L.)罂粟科罂粟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无毛或稀在植株下部或总梗上被极少的刚毛。叶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两面有糙毛。蕾卵球形,有长梗,未开放时下垂;萼片绿色,花开后即脱落;花瓣4,紫红色,种植罂粟有多个花型和花色。基部常具深紫色斑,宽倒卵形或近圆形,花药黄色;雌蕊倒卵球形,柱头辐射状。花果期3-11。原产南欧、印度、缅甸、老挝及泰国北部有栽培。

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属的花卉绚烂华美,是一类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严禁任何餐饮行业、食品生产经营者或个人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及其非法制品。

苏轼·关于罂粟的古诗(共1首)

  • 1.《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宋朝·苏轼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