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简介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镇,是邺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

铜雀台原高十丈(约24米),有屋百余间,建立在邺城城墙的坚固基础之上,南、北面分别是冰井台和金虎台(后改称金凤台),高八丈(约19米)。铜雀三台,一字排开,并列耸峙,每台皆用砖铺面,台上建有上百间房屋,雕梁栋,图以丹青,色以青素,三台之间用像浮桥一样的阁道相连起来。现存铜雀台夯土基址仅存东南角,南北50米,东西43米,高4—6米。铜雀台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铜雀台为核心的铜雀园曾是建安诸子们宴会雅集的场所,同时也是兵家战略要地。

1982年,包含铜雀台在内的邺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包含铜雀台在内的邺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成龙·铜雀台的诗词(共1首)

  • 1.《铜雀台清朝·于成龙铜雀空台漳水流,云横烟断笑残丘。千门锁钥风尘暗,万里河山落日收。才子文章堪极目,美人台榭半成洲。英雄一世今安在,明月依然是汉秋。
于成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