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简介

柿(Diospyros kaki Thunb.),是柿科柿属乔木植物。其叶呈椭圆形或近圆形,新叶稀疏且有柔毛,老叶上面是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有柔毛或无毛;雌雄蕊异株,稀雄株有少数雌,雌株有少数雄花;果形多种,有球形,扁球形;果肉较脆硬,老熟时果肉变成柔软多汁,呈橙红色或大红色等。花期5-6,果9-10月。

柿子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现在各省、区多有栽培,同时朝鲜、日本、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均有栽培。柿子喜温暖气候,充足阳光和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中性土壤,较能耐寒,较能耐瘠薄,抗旱性强,但不耐盐碱土。柿树的繁殖主要用嫁接法;通常用栽培的柿子或野柿作砧木。

柿子最早记载见于《礼记》,《本草纲目》《本草再新》中记载:“可入心肺、大肠经,”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的药材。柿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肿软坚,健脾益气,养胃和中,涩肠止血。在绿化方面,柿树寿命长,可达300年以上,叶大荫浓,秋末冬初,霜叶染成红色,冬月,落叶后,柿实殷红不落,一树满挂累累红果,增添优美景色,是优良的景树。果实常经脱涩后作水果,经过适当处理,可贮存数月,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饼,将柿饼上的白霜扫下,可作为白糖的代用品。

王绂·柿子的古诗(共1首)

  • 1.《题何雅言古柿山房卷明朝·王绂山房栽柿久成林,手泽传芳直到今。根与芝兰同长养,叶连椿桂共萧森。霜明秋色垂朱实,雨过春云结翠阴。每见奇材常辈出,应知先德种来深。
王绂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