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简介

石榴Punica granatum L.)是千屈菜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乔木,一般植株高3-5米,少数可达到10米;枝顶常有尖锐长刺,幼枝有棱角但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通常为对生,长圆状披针形;大,通常为红或淡黄色;瓣为红、黄或白色;浆果为近球形,通常淡黄褐或淡黄绿色,有时白色、稀暗紫色;种子多数,肉质外种皮为淡红色至乳白色。

石榴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都有种植。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中国栽培的石榴只有1属1种,此外还有水晶石榴、小果石榴等品种,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变种。

石榴火红多籽,是多子多福的象征;石榴的朱砂色有驱邪纳祥之意,故民间有“榴花瘟剪五毒”之说,因此,石榴也是辟邪趋吉的象征。石榴在医药、食品、园林等领域均有利用,在《名医别录》《齐民要术》《图经本草》《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就是重要的庭院树种,也是重要的观花和观果树种。

易顺鼎·关于石榴的古诗(共1首)

易顺鼎的诗词曲代表作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