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见青春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身虽不饮酒,乐与宾客醉。
一从鬓上白,百不见可喜。
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
闻欢已倦往,得饱还思睡。
春归只如梦,不复悲憔悴。
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
亦勿怪衰翁,衰强自然异。

猜您喜欢

  • 1.《武夷仙机石宋朝·翁彦约辛苦支机耐寂寥,肯同嬴女只吹箫。金梭昨夜成龙去,上与天孙织绛绡。
  • 2.《送林陶欢(号莲庄)宋朝·释元肇不见陶欢今四载,欣然复会在通川。行囊觉重添新藁,颜貌如前转少年。到处诸侯争下榻,醉来骑马似乘船。掉头又向何方去,笑指长洲万顷莲。
  • 3.《鸳鸯煞元朝·郑廷玉我说破阴魂莫更潜身怕。只要你秀才肯做迷心耍。不须今夜遭囚。免了每日随衙。畅道杀人贼不在海角天涯。我先知一个七八。带云:张千。唱:你与我传语他家。将冤恨都销化。到...
  • 4.《同李总戎游大悲寺明朝·江源仙梵嬉游半日陪,岩前金碧映楼台。好山入眼看无尽,他日携樽拟再来。
  • 5.《宝华兰若题壁清朝·毛国翰古寺翠微里,风铃春殿间。轻阴疑照水,薄雾欲藏山。溪鸟通禅意,林花驻客颜。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