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献晏公挽辞三首·文章晋康乐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猜您喜欢

  • 1.《白纻词宋朝·郭晞宗遥夜迢迢夜未央,井梧月色啼寒螀,感时念往谁不伤。婕妤宠绝辞昭阳,手中团扇箧中藏。吴姬织纻秋蝉翼,一丝往复千情积。金粟尺量金斗熨,为君裁袍为君惜,同盛同衰莫相失。
  • 2.《送潘浣先之官明朝·王邦畿此际歌行迈,深情怨别离。家宜诸弟壮,仕有为贫时。高誉人皆仰,小官何足卑。山榛如起兴,宁不美人思。
  • 3.《结客少年场明朝·李孙宸驽骀恋皂栈,骐骥怀鞭弭。丈夫志四方,那能牖下死。羞食五侯鲭,宁倒七贵屣。一片热肠肝,所重酬知己。宝剑千金装,解赠不留视。杀人睚眦间,腥血染刀几。一朝赴国难,捐躯...
  • 4.《山中遣闷二首·其二清朝·牛焘春尽花天犹雪,江深草阁生寒。试问归期远近,榴花又放枝端。
  • 5.《思家明朝·沈思孝长卧凤城隈,乡心日夜催。小人犹有母,明主漫怜才。木叶千山雨,江湖八月雷。倚闾秋欲尽,底事不归来。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