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猜您喜欢

  • 1.《洛下女郎歌·其一·红裳人唐朝·不详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风月。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 2.《幸太学倡和宋朝·范纯礼四十馀年旧典章,圣君今复幸虞庠。虎贲万骑森罗列,雁序诸生俨缀行。已见重准同舜帝,不须无逸戒成王。祖宗基构隆三代,统业相承是肯堂。
  • 3.《栅口致喜亭咏怀·其一宋朝·刘宗经年多病少逢迎,投老归来称野情。闭户且教防俗客,拥书终自笑浮生。怪人鸿雁呼群起,浴水鵁鶄傍母轻。几点疏萤独来往,鬓丝禅榻落花声。
  • 4.《寄题中兴颂下宋朝·卫樵鼎沸渔阳塞马鸣,中兴鸿业幸天成。且为当世邦家计,宁问他时父子情。李郭功名无可憾,元颜文字有何评。若能铭刻燕然石,方许雌黄此颂声。
  • 5.《和吴克温送弟还宜兴明朝·石宝夜来风雨忽思还,畏损临溪屋数间。兴发不烦张祖道,气豪真欲过名山。通宵虹采依然合,一路莺花未得閒。日暮鹓雏飞正疾,紫萱堂上一开颜。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