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茅公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猜您喜欢

  • 1.《狱中书情上使君唐朝·程长文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当年二八盛容仪。红笺草隶恰如飞。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谁道居贫守都邑,幽闺寂寞无人识。海燕朝归衾枕寒,山花夜落阶墀湿。...
  • 2.《李楚善山居元朝·陈谟身外等浮云,松阴静闭门。桃源有仙李,盘谷傍渔村。贤圣杯中乐,君臣药府尊。重来应待腊,梅雪满郊原。
  • 3.《余游钟山宿石佛峰下因上人自归宗来赠之六首·其四宋朝·释德洪却度来时危径,断崖落照孤烟。分手更无可奈,相看只有凄然。
  • 4.《咏怀明朝·祁顺万事真成算海沙,双轮谁解驻天车。浮生寓世身如叶,薄宦劳心鬓易华。红蓼夕阳吟处景,白云秋色望中家。市朝不似溪山好,何日南归理钓槎。
  • 5.《与临清武双溪明朝·车大任十载相逢漳水滨,与君同醉异乡春。谁知今日清源道,又是天涯别故人。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