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望之赴临江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黄雀有头颅,长行万里余。
想因君出守,暂得免包苴。

猜您喜欢

  • 1.《眼儿媚·咏红姑娘清朝·纳兰容若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 2.《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朝·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 3.《白桃花宋朝·沈隐思围桃开傍水晶墙,洗尽胭脂学素妆。玉洞春寒笼月淡,银床晓梦怯风狂。好随崔女歌残雪,肯逐王郎送暗香。唯有梨花堪作伴,平阳空自系愁肠。
  • 4.《梅花六咏·其一明朝·李云龙摇落空山里,频年懒着花。因君有幽赏,聊为报瑶华。枯寂已成性,清虚愿托家。无心布疏影,不用赋横斜。
  • 5.《山中赠彭伯时兼索其为图西樵游巷明朝·李孙宸夫君风雅擅词场,山水情兼胜具强。埋照阮公原鉴识,餐霞中散是清狂。琴心雪调寒相和,画里诗情写更长。为简烟霞归素巷,不须身恋白云乡。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