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韩虞部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
京洛风尘嗟阻阁,江湖杯酒惜逡巡。
归帆岭北茫茫水,把手何时寂寞滨。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答张十一功曹唐朝·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 2.《金缕曲·次女绣孙清朝·俞樾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
  • 3.《过梅岭冈留题元朝·伯颜(子中)马首经从庾岭回卷四十六作「岭岛归」。),王师到处悉平夷。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 4.《初春寄唐惟良使君明朝·朱多炡春风庾岭兴何如,落尽梅花未见书。人日能无常侍句,屏星不定使君车。孤台灌木催黄鸟,二水流澌泮鲤鱼。莫笑邺都才力尽,胡床东壁待应徐。
  • 5.《雨中偕友人自蓬莱驿乘舟谒禹陵·其一明朝·佘翔几度神游入会稽,探奇冒雨越城西。舟移古渡疑乘雪,马避春流惜障泥。千载风云寒碧瓦,九歌日月閟元圭。相传苍水金书在,满目松萝鸟乱啼。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