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猜您喜欢

  • 1.《同张学士赋莲房元朝·陈宜甫霞衣零落点烟波,香结骊珠聚碧窠。齐露玉纤含翠袖,圆同佛顶涌青螺。柄持络绎丝纶出,心展勾萌造化多。今夕扁舟湖上兴,醉来同和采莲歌。
  • 2.《儋州李医士遗白芨点书明朝·王佐(汝学)露滴研朱点璧藏,谩劳珍重护芸香。未经触手开前卷,遽已翻朱过别行。老大厌观偏乱眼,儿童初读不成章。年来再阅新经典,点点丹砂润玉浆。
  • 3.《次陈宪副五十六韵述其历履并近日朝京往返之概而期勉于篇末云明朝·祁顺正气今寥落,斯人喜在前。诗书偿夙志,科第占青年。家世陈文范,才情李谪仙。好贤常折节,重义不论钱。棘寺初登仕,芳名众所传。蕙兰香入佩,翰墨惯开筵。平法司刑典,脩辞...
  • 4.《探丸明朝·沈九畴早时走马夜探丸,新血模糊著锦鞍。背地杀人酬郭解,当场说剑笑燕丹。
  • 5.《立秋夜不寐明朝·沈朝焕雨深催病叶,不独井梧飞。候到虫先觉,灯寒烬渐微。感时难稳卧,未老渐知非。枕上惊秋信,明朝换客衣。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