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召作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荣禄嗟何及,明恩愧未酬。
欲寻西掖路,更上北山头。

猜您喜欢

  • 1.《龙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树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诸友吟咏甚多予乃继韵元朝·陈宜甫山中有古树,矫矫蟠深根。磅礴数十围,秀色何氤氲。铁干霜雪老,苍皮苔藓痕。虚心守贞固,众木同推尊。堂堂此君种,深感母子恩。四月剖胁生,苍苍凌天门。胡为老龙精,养此...
  • 2.《董宰见和用韵留别宋朝·刘子澄谩辱君相送,我行非壮图。客程来又去,人事久如初。句淡僧能和,泉灵旱不枯。升高莫怨险,世路尔能锄。
  • 3.《题瓜瓞图为刘验封明朝·石宝冈头十亩春膏足,晓色和烟放新绿。雕云扑地正离离,忽睹金葩明绣褥。长茎短蔓相钩连,巨瓜小瓞珠璧联。蛟龙得雨欲飞走,虎豹出穴犹联拳。谁言将军印如斗,掇取累累系双肘。...
  • 4.《悼亡二十五首·其三明朝·江源物在人亡无见期,冷猿秋雁不胜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未易衰。
  • 5.《关索庙明朝·沈庠青史曾留汉将名,登祠犹自仰休声。英雄何止千人敌,保障真为万里城。力挽东川空有恨,功收南服不劳兵。地方血食居人赖,闻说精灵俨若生。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